试题详情
- 简答题吴老师是一位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他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大。班级上的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就已初步掌握了记叙文和简单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但无论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通病:害怕作文,写作时思路不够开阔,常常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的篇幅短,容易出现辞藻堆砌,结构和句式变化不多,缺乏创意,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不会修改作文。这些通病除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关系外,还与教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吴老师决定以作文教学作为研究起点,通过行动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指导方式和技巧,使大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里基本上解决作文问题,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必需的语文基础能力。于是吴老师结合以上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了行动研究的方案。与以往不同的是,吴老师开始有规律地撰写研究日志(一般每周1~2次),注意收集本班学生的作文文献资料,如试卷、作文作业、校刊或者征文作品、手抄报作品、演讲发言稿等,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概括和总结,把其中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大家欣赏。另外,他还注意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他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进行个别指导,如有的学生需要增加阅读,有的学生需要多动笔等等,他还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定期布置一些不同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吴老师还经常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拿出来与同事探讨或者请教专家等,在这种探讨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检讨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在这些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他还注重观察与反思,并定期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整理。经过三年的行动研究吴老师发现,不但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同时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请结合材料说明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
-
(1)从吴老师在行动研究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开展行动研究中首先要确定问题。研究中的问题可能来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遭遇的种种困惑,可能源于与学生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中,也可能源于对教育相关资料的阅读中,教师从中得到“触发”,教师可能就在这些触发、启示中获得了研究的基本主题。案例中的吴老师就是因为遭遇种种困惑而展开“作文教学”的研究的,这一研究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性、可行性。
(2)初步研究分析。教师诊断和发现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不意味着立即就可以开始进行研究了。在此之前,应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3)制订行动研究计划。计划不仅保障行动研究的展开,而且也作为评判行动研究的参考系。制订计划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分析和论证的过程。教师制订的行动研究计划应包括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设想、过程规划、研究进度与时间表、技术性问题等。案例中吴老师的计划就考虑得很周详。
(4)行动。通过行动,教师不仅可以使工作中的问题得以解决或改善,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品质得以提升。
(5)成果展示与反思。行动研究成果展示形式比较灵活,研究报告是常见形式之一。教师的行动研究报告不同于学术报告,它具有经验分享和公开这样两个效能。反思包括两个具体任务:一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作结论,即分析行动研究是否完成目标;二是对整个行动研究的计划、策略、步骤等进行分析、反思和批判,为下一个(循环)计划作准备。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将教师比喻为“蜡烛”,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
- 教学工作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可能性有哪些?
-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应该作哪些转
- 教学活动包含两大系统,即涉及“教什么”这
- 请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述
-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的
- 说明有效的学科专业知识在“质”的方面的要
-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由“教教材”转向“
- 试比较休伯曼等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
- 黄老师做了将近40年的教学工作,可直到退
- 在贝尔和吉尔伯特提出的教师发展的三分法分
- 我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的漫画《某种教师》,
- “教学相长”的思想是在()中首次被提出来
- 教师专业化的直接动因是()
- 在以下关于反思内涵的说法中,属于错误理解
- 为什么教师发展应视为一种“过程”而不是“
- 这是一堂小学数学课的教学片段,执教者是一
- 相比较其他行业来说,教师角色的特点有()
- 教师专业“化”之所以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