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影响光电测距精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主要的有哪几项?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提高测距精度?
- 影响光电测距精度:比例误差、固定误差、光速、折射率、空气温度、大气压力、调制频率、
测相误差、仪器和反光镜的对中误差。
测定真空c0的相对精度已达1×10-9,按照测距仪的精度,其影响可略而不计。
折射率ng引起的误差决定于气象参数的精度。如果大气改正达到10-6的精度,则空气温度须测量到1℃,大气压力测量到300Pa
调制频率引起的误差是由于安置频率的不准以及由于晶体老化而产生的频率漂移而产生的误差,这项误差对于短程测距仪一般可不予考虑。
测相误差不仅与测相方式有关,还包括照准误差、幅相误差以及噪音引起的误差。产生照准误差的原因是由于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速相位不均匀性。幅相误差是由于接受信号的强弱不同而产生的。在测距时按规定的信号强度范围作业,就可基本消除幅相误差的影响。由于大气的抖动以及工作电路本身产生噪音也能引起测相误差。这种误差是随机性质的,符合高斯分布规律。为了消弱噪音的影响,必须增大信号强度,并采用多次检相取平均的办法(一般一次测相结果是几百至上万次检相的平均值)。
加常数误差是由于加常数测定不准确而产生的剩余值。这项误差与检测精度有关。
实践表明除上述误差外,还包括测距仪光电系统产生的干扰信号而引起的按距离成周期变化的周期误差。由于周期误差相对较小,所以估计精度时不予考虑。
综上所述,测距仪的测距误差主要有三类:(1)与距离无关的误差,称固定误差;(2)与距离成比例的误差,称比例误差;(3)按距离成周期变化的误差,称周期误差。此外测距误差还包括仪器和反光镜的对中误差。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经纬仪的安置工作包括________、_
- 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和仪器条件。
- 目前我国采用的统一测量高程基准和坐标系统
- 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 地形图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其中控
- 采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距时,下列哪些说法错
- 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为什么采用相对误差?
- 平板仪的精确安置是按照对中,整平,定向的
- 关于平面控制测量,说法正确的有()
- 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
- 变形监测包括()
- 平面导线测量的观测值包括:()。
- 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 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2测回,第2测回的
- 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准星和照门照准水准尺
- 建筑物变形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垂直位
- 缓和曲线的偏角与切线角间存在关系,该关系
- 水准仪目镜螺旋的作用是调节焦距。
- 钢尺量距的误差有()
- 用50m钢尺单程丈量200m距离,每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