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述秦汉至明清司法审判机构的组织设置与职官配置。
- 秦代九卿中,廷尉为中央掌司法的最高官员,其司法机构也称廷尉。地方基层的民事诉讼案件先由乡官啬夫受理,不能解决则上交县,县不能决送郡,郡不能决送中央廷尉,最后由廷尉审理后报呈皇帝裁决。西汉时期,相权较重,对重大案件也有过问乃至审理之权。廷尉作为直接的最高司法官。汉代的司法审判基本采用刑讯逼供制度,一般刑事案件地方一级司法机关可自行处理,死刑和重大疑难案件则需上报廷尉处理,并经皇帝批准。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三国、两晋、南朝、北魏均称廷尉(三国初曾称大理),北齐改称大理寺,北周则称秋官大司寇。隋代司法机关为刑部(初称都官)、大理寺,御史台对司法也有监督权。唐代的中央司法机关为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司法活动采取既分工又协作的办法。宋代主要司法审判机关有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审判院,此外还有差遣性质的特别法官,开封府也有独立的司法机构,元朝的司法制度沿用汉制而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中央司法机构有宗正府、刑部、御史台,地方各级机构中,道设有提刑按察使司,路、府、州、县长官兼理司法,但实际司法权掌握在达鲁花赤手中。明代刑部取代大理寺成为审判机关,大理寺专掌案件复核。刑部和大理寺并非清代最高审判机构,凡重大案件和死刑判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这"三法司"和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组成的"九卿会审"来审理和决定,最后由皇帝批准判决。三法司和九卿会审构成清代最高审判机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宦官在唐以后称(),宦官制度是()的派生
- 隋唐时期,正式确立和发展了三省()部制。
- 新一届中共中央周边外交座谈会上提出的中国
- 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开始,其机构
- 历史上为什么会长期存在诸使差遣负责制。
- 我国古代司法制度最根本的特征和基本特点是
- 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三司”主军政
-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母系大家长制演变而来,
- 改土归流制
- 理藩院
- 宋朝的致仕制度规定,文武官员年满()可以
- 清朝三大宪,有“三台”之称,是指()。
- 元朝为突出有关政务,使某些部门相对独立,
- “十通”
- 隋唐时期()要使用册书。
- 谈谈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方法。
- 近年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哪几
- 汉代司隶校尉权势很大,包括三公之内,皆可
- 八股文除了应付科举,还在公私文书、记事、
- 五代军阀统治的基本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