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如何理解“匆匆不及草书”?
  • 草书本是书写快速流便的产物。但由于在有关史籍书论中常见有“匆匆不及草书”、“匆匆不暇草书”、“忙不及草”、“适迫遽,故不及草”等语句,反让后人对草书到底是写快好还是写慢好产生了疑问,屡辨不清。有人认为是草书写得慢,所以“匆匆不暇草书”意即来不及写草书。有人则将其断句为“匆匆不暇,草书”,又解释为时间来不及,只好草草书写之。
    其实,细审这些句子的出处,联系其上下之文义,应以解释为“因时间匆忙,故来不及写草书”为宜。但这里的来不及写草书却不是因为草书写得慢而来不及写,而是草书形成艺术之后,形体结构变化大,定则多,不容易掌握,如为初学,反觉得难以下笔,导至书写迟缓,所以,时间一紧迫,就来不及写草书了。后人就常常拿这句话作自谦之词,来表示“时间仓促,不能作草书为歉”的意思,并非草书必须写慢。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说:“欲作草书,必先释智遗形,以至于超鸿朦、混希夷,然后下笔,古人言:‘匆匆不及草书’,有以也。”清张廷相、鲁一贞著的《玉燕楼书法·五则》亦云:“古人云:忙中不及作草,甚哉,草书之难也……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自始之终,一笔混成夫岂易事。”所以,对草书须快写当是毫无疑义的。但对这句话,则不应解释为快速了草的书写。正如宋高宗赵构所说:“昔人论草书,谓张伯英以一笔书之,行断则再续。蟠屈拿攫,飞动自然,筋骨心手相应,所以率情运用,略无留碍,故誉者云:‘应指宜事如矢发机,霆不暇激,电不及飞。’皆造极而言创始之意也。后世或云‘忙不及草’者,岂草之本旨哉,正须翰动若驰,落纸云烟方佳耳。”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