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技术管理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
(1)建立养鱼档案,每天做好池塘记录:渔场技术档案,主要是指生产,工作和成果记录。池塘养鱼是一个较复杂的生产过程,它涉及到气候、水质、饲料等诸多因素。因此,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生产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就必须对养鱼生产全过程进行精确记录,并且每天做好池塘记录和有关生产统计工作。它是判断生产效果、调整技术措施、分析生产成本,总结生产经验、检查工作和制定计划的可靠依据。建立鱼池档案请见前面的附表,做到池塘日日有记录。渔场的管理者通过池塘档案,可全面掌握生产情况。
(2)落实生产技术责任制:渔场的生产技术责任制,除生产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外,应推行岗位责任制,要求每个人都十分明确自己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引进适用先进技术,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具体措施将在提高池塘养殖效益途径中作详细介绍。在这里只指出以下几个要点:
①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有机肥作基肥要旆足,追肥应量少,次多。有机肥必须腐熟,施肥要避开食场。
②均匀足量投喂优质饲料。均匀足量投饵不仅有利于吃食鱼生长,而且水质稳定,有利于滤食鱼生长。据统计,同样单位投饵量(每放养1千克鱼种该种饵料1年投放量),投饵次数比正常鱼池低30%—50%,其吃食鱼类净产比正常鱼池低50%,滤食性鱼类比正常鱼池低30%。配合饲料为主的鱼池,需增加每天的投饵次数,并掌握科学投饵技术。
③科学调节水质,及时加注新水,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合理使用增氧机。
(4)做好技术方案的经济审核:一种先进的渔业技术方案。必须是在当时当地的社会条件下,在生产上是可行的,技术上是先进的和适用的,而且在经济上可取得最佳经济效果。所谓最佳经济效果,应当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使生产成果,劳动消耗,资源利用、资金使用及生态平衡等多方面达到最佳状态。
在技术方案中,以劳动消耗少,投资少、回收期短、资源利用合理、有利于生态平衡者为优。
(5)开展技术培训,普及科学养鱼知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实践证明,渔场只有建立一支通晓养鱼知识和经营管理科学的工人和干部队伍,才能保证渔场实行科学管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要求有技术水平和其相应的人去掌握。人们一旦掌握了先进技术,就会在生产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渔场应注重智力投资,加强职工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管理水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影响施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 试述水质调节的方法?
- 北方地区鱼类越冬期间主要采取的增氧方式是
- 什么是小型消费者或分解者?
- 什么是异育银鲫?
- 鱼类的全长是指从吻端至尾鳍末端的距离。(
- ()运输法是将鱼和水置于密闭充氧的容器中
- 草鱼苗出血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
- 池水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及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 越冬池溶解氧量主要由浮游植物提供的。
- ()法是将药物或疫苗同病鱼喜吃的饵料一起
- 选择漂白粉清塘,有助于池底淤泥的硬度的增
- 怎样评定和选择优良品种?
- 我国饲养温水性鱼类的适宜温度为()℃,最
- 怎样预防浮头?
- 聚乙烯薄膜对红外光的穿透率较高,增温性能
- 池塘养鱼日志应包括哪些内容?
- 鱼缺乏Cu会出现的症状()。
- 随着水温的升高,用药量-般()。
- 养殖对象的食性分几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