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而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尚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摘自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材料三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
- 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
- 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
- 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早丧
-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喜择佳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
-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
- 2013年7月16日清华大学4000多名
-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
-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中国哪些还有继
- 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取代儒家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大思
-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
- 迷信与科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迷信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
- 思想的多元化和世俗化是人类走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