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有人说:“作书大要,可一言而尽之”,又说“书有六要”,不知何指?
  • “作书大要,可一言而尽之”和“书有六要”,是朱履贞《书学捷要》提出来的。“大要”的一言就是:“笔方势圆。”什么叫“笔方势圆”呢?他解释说:“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论述虽说精彩,但把方折之势归之于“指”的功效,未免美中不足。我们知道,“指”的作用是执笔,而不是运,把“指”和“臂腕”的作用连在一起来谈,看来是似欠妥当的。然而,他在接下来的阐发中,却又是很具精到见解的:“故书之精能,谓之遒媚,盖不方则不遒,不圆则不媚也。书贵峭劲,峭劲者,书之风神骨格也。书贵圆活,圆活者,书之态度流丽也。”很是被他发挥得妙。
    至于“书有六要”说法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且听他道来:“一气质。人享天地之气,有今古之殊,而淳漓因之;有贵贱之分,而厚薄定焉。二天资。有生而能之,有学而不成,故笔资挺秀秾粹者,则为学易;若笔性笨钝枯索者,则造就不易。三得法。学书先究执笔,张长史传颜鲁公十二笔法,其最要云:‘第一执笔,务得圆转,毋使拘挛。’四临摹。学书须求古帖墨迹,抚摹研究,悉得其用笔之意,则字有师承,工夫易进。五用功。古人以书法称者,不特气质、天资、得法、临摹而已,而功夫之深,更非后人所及。伯英学书,池水尽墨;元常居则画地,卧则画席,如厕忘返,拊膺尽青;永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若此之类,不可枚举。而后名播当时,书传后世。六识鉴。学书先立志向,详审古今书法,是非灼然,方有进步。”认为只有“六要俱备,方能成家”。如果“六要”各有缺失,其不足就是:“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历有限。天资劣,则为学艰,而入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功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徘徊古今,胸无成见。”从正面说到反面,交待可说是够详尽的了。另外,从“六要”的顺序看,他把“气质”、“天资”放在前面。把“得法”、“临摹”放在中间,把“功力”、“识鉴”放在最后,也是颇经斟酌而代表了他的思想倾向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