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论述学前儿童对时间知觉的掌握有哪些特点?
- 幼儿的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7~8岁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婴幼儿往往以自身的作息制度作为时间定向的依据。如,"早上是去幼儿园的时间""上午是上课的时间""下午是爸爸妈妈接自己放学的时间""晚上是在家准备睡觉的时间"。严格执行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时间知觉,培养时间观念。
(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先能理解的是"天"和"小时",然后是"周""月"或"分钟""秒"等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元。在"天"中,最先理解的是"今天",然后是"昨天""明天",再后才是"前天""后天""上周""下周"。对于"正在""已经""就要"三个与时间有关的常用副词的理解,同样也是以现在为起点,逐步向过去和未来延伸。
(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小孩子常常不能理解计时工具的意义。研究表明,大约到7岁,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大致包括()。
-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
- 试述学前儿童气质的培养及教育适宜性。
- 我国幼儿园是对()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
- 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包括三个层面,下面
- 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
- 下列希腊神话人物中,太阳神是()。
- “中国”作为我国国名的简称,开始于()。
- 儿童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的发展状况是
- “小拇指童话诗”的创作者是()。
- 儿童在2~3岁时,掌握代名词“我”,标志
- 探究行为
-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可分为专门化的社
- 在儿童言语发展中,学前儿童掌握词类的顺序
- 幼儿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对事物的感知在一
-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方法有()。
- 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 )。
- 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
- 幼儿园、家庭、()是幼儿发展的三大环境和
- 整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