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严羽倡导学诗“以识为主”的理论意义。
-
严羽开门见山就说:“学诗者以识为主”,所说的“识”并非指学问知识,而是不同于议论说理的形象思维规律,他把这个“识”的过程描绘为由“熟参”到“悟入”,教人学诗“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又“熟读”历代名家诗作,“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所谓“熟参”,是不离具体感性,反复揣摩体会;而“悟入”则是经历了一段感性阶段,便会向
理性认识飞跃。这里所论,正是诗歌的形象思维的规律,说得如此具体明了,具有条理,亦大体得当,是前人所未发。但把历代诗歌与佛教门派生硬比附,又反而弄巧成拙。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评价东方虬《咏孤桐
- 试述在戏剧创作上,李渔主张运用“设身处地
- 怎样理解王国维的诗词不隔的说法?
-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 《毛诗序》
- 谈谈对《文心雕龙•风骨》篇中
- 李渔的《()》是一部杂著,共分八个部分,
- 试述陆机的想象心理。
- 简述叶燮诗歌理论的理论框架。
- 试述想象的作用和过程
- 王充的文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之一。他
- 试述“隔与不隔”“出乎其内”和“出乎其外
- 司马迁文学理论批评观对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哪
- 简述以意逆志说。
- 论述(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
- 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
- 梁启超在其前期诗论著作中,主张将()、(
- “点铁成金”这一主张的提出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