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未及时进行医治,近月余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查体:T36.7℃,P52次/分,R22次/分,BP120/85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辅助检查: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相鉴别。
  •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
    (2)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
    (3)P52次/分,神志清楚,精神欠佳。
    (4)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
    二、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相鉴别。后者发生2:1窦房传导阻滞时,心率可以很慢,接近窦性心动过缓。鉴别方法是活动或注射阿托品后心率突然成倍增加,而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也可增加,但增加缓慢,且不是整倍数关系。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故可诊断为虚劳。腰为肾之府,督脉贯脊络肾而督诸阳,肾阳不足,失于温煦,故腰背酸痛,畏寒肢冷;气化不及,水不化气则多尿;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不能蒸化腐熟水谷,故下利清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均为阳气亏虚、阴寒内盛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阳气亏虚,阴寒内盛。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窦性心动过缓。
    2.中医疾病诊断
    虚劳。
    3.中医辨证诊断
    肾阳虚。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温补肾阳。
    2.所选方剂名称
    右归丸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Og、枸杞子15g、杜仲15g、菟丝子15g、附子1Og、肉桂1Og、当归6g、鹿角胶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等。
    2.药物治疗
    可选用阿托品、氨茶碱或异丙肾上腺素等。
    3.心脏起搏治疗。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