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行业“潜规则”、腐败现象痛恨反感,但在找工作、调职升迁、看病住院等办事过程中又设法托人送礼、“花钱保平安”。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 这种对潜规则、腐败现象矛盾的认知与做法,正是腐败亚文化的有力表现。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亵渎人类文化与文明,按理不应该与文化、文明沾边。然而,腐败亚文化这一概念的出现,反映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出现了新的情况与挑战。
    腐败亚文化表现为一种文化,意味着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不只是个别人、极少数人对于腐败的不正确认知。“腐败亚文化”不讲规则或搞“潜规则”,其奉行“人情大于王法”,为了人情不讲法治,毒害社会风气,影响公平正义,阻碍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究其原因,一是“官本位”意识盛行。这种意识犹如一种“惯性基因”,渗透在不少人的骨子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思想,为腐败亚文化提供了思想文化土壤。二是制度不健全。由于部分制度机制尚待健全完善,部分行业领域还存在“看面子”“讲人情”“靠关系”等不正之风,为“腐败亚文化”蔓延提供了现实温床。如果任由“腐败亚文化”滋生蔓延,必将使人人受害。为此,政府要把治理“腐败亚文化”当作系统工程,多方入手:
    一是加大法治建设力度。古人曰:“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铲除“腐败亚文化”的现实土壤,必须不断加大全面依法治国的力度,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防止因法律缺失导致个别人钻空子,让“明规则”真正取代“潜规则”,从制度上压缩和破除规则被“人情化”的空间。
    二是建立健全持久有效的权力控制机制,保证权力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规范运行。通过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给权力不作为、乱作为的空间;通过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腐败分子严厉查处,增加其腐败的风险和成本,使“腐败亚文化”的信徒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同时,发挥社会和媒体监督作用,形成“伸手必被捉”的氛围,以清正廉洁文化压倒“腐败亚文化”,让人人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
    三是党员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抵制“腐败亚文化”。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强化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章意识、党规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遵循相关程序、规则、制度,坚持原则、按章办事,抵制诱惑,不为人情关系所累,拒绝随波逐流,不拉关系、不卖人情,让热衷于找关系、走“后门”之流无机可乘,彻底净化滋生“腐败亚文化”的土壤。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