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论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
-
道德观念反映着人们在道德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它的形成不仅意味着人要了解社会上公认的道德行为准则是什么,更意味着对它的承认,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和进行道德评价的准则。道德观念形成要经历三个过程,即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的发展。
首先要掌握相关的道德知识。道德知识的掌握是对道德知识材料的领会、保持和应用的过程,一个人只有知道了应该怎样行动及了解到为什么要这样去行动,才有可能自觉地产生相应的行动。道德知识的掌握在道德认识形成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学生所掌握的道德知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上,而且也表现在同年龄的不同儿童身上。
对道德行动意义的了解的不同水平,对于道德行动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者不仅应该使学生一般地领会道德准则的要求,而且应当不断引导学生深刻地掌握道德知识。
其次是要确立自己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个体意识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道德信念可预先决定人的行动,使其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与一贯性,从而成为道德认识形成中的关键因素。
当人们把道德要求的知识变成个人行动的指南与原则时,坚信它的正确性,无论是自己执行或看见别人执行这种要求时会引起种种情绪上的体验,这就表明此时道德知识已转化为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较高形式,它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动表现出坚定性与一贯性,从而成为道德品质形式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道德行动的经验和有情感色彩的体验是使知识变成信念的主要条件。使学生领会某些道德要求与知识并接受有关的劝导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想把这些要求与知识真正变为他们自己的信念,成为他们日常行动中经常起作用的动力,就需要通过身体力行,使这些知识、要求被个人经验及集体经验所充实、所证明,被实践后果所引起的体验所丰富、所加强。
当学生亲自看到由于按一定的道德要求办事给集体、给别人带来好处,得到了舆论的好评与支持时(反之,得到了相反的后果时),他们就会具体地认识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并且产生继续做好事的热望与对自己进一步的严格要求。研究表明,使学生获得行动经验,光依靠个人经验是不够的,只有使整个学生集体获得有关经验才能使个别学生更加依赖自己的经验。
最后是发展积极的道德评价,培养道德评价能力。道德评价是一种智力活动,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经常运用道德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与扩大道德经验,加深对道德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行为与辨别善恶的能力。还能增强自己的道德体验与支持行为的力量,促使道德信念的形成。
儿童的道德评价能力是在舆论、他人评价、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正确性、深度和他们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以及思维发展水平有关,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身心成熟的原因。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儿童角色采择能力的培养方法。
- 直觉的道德情感
- 智力活动的抽象水平和“内化”程度越来越高
- 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应包括()
- 道德认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思维发展
- 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包括()。
- 道德情感从()发展起来。
- 从对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来看,
- 同伴群体的特点有()。
- 能力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
- 品德测评反馈功能的反向发挥,表现为()。
- 如何有效的减少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 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
- 简述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的区别。
- 要使个体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
-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 社会观、哲学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
-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
- 简述同伴关系的类型。
-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