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什么叫“意在笔先”?“意在笔后”又怎样理解?
-
“意”即构思,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想法”。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前总要有一个构想,计划采取什么方式方法达到预想的目标。书法也是如此,动笔之前,对字体、用笔、结体、章法、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情趣等等,都要有一个酝酿、构思的过程,使构思中的形象逐步明确起来,闭目如在目前,然后命笔写去,笔不妄下,自然容易获得好的效果。这种书写之前的形象构思,就是常说的“腹稿”,“成竹在胸”,也就是“意在笔先”。“意在笔先”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一次就获得成功,因为想法毕竟是想法,还需要通过实践,反复修正,最后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总之,“意在笔先”可以避免盲目性,提高成功率。
“意在笔先”的“意”,有时是清晰而完美的,有时只是有个大致而蒙胧的轮廓。这个蒙胧的构思有时需要长时间的思考才能逐渐明确起来,但是,不少的时候是在挥毫的实践中才逐渐明确起来的。原来设想中的一些缺点,也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纠正。
还有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只是随便写一写,而于某一点画,某一结体等处,使灵感受到突然的撞击而发出火花,遂以此为契机,趁机发挥,常能产生意外的佳作。这种事后的完善,以及实践中的偶然触发,便是“意在笔后”,它是“意在笔先”的一个补充,也是“意在笔先”的另一种表现。因为它对先一个“意在笔先”是“意在笔后”,而对新的实践,又是“意在笔先”。
总而言之,无论是“意在笔先”,还是“意在笔后”,都是积极的创作欲望的产物。它可以使你避免复印机式的自己抄袭自己,从而不断向前迈进。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什么叫小草、大草、狂草?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 谈一谈书法创新的年龄规律。
- 小篆的产生及其重要地位怎样?
- “王褒进关”正在南方书风散播到北方过程中
- 我国的文房四宝是()
- 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中不断创造
- 被后人称作“南宋四家”的书家,除了陆游以
- 何谓野书?
- 学习篆刻还要具备哪些方面的修养?
- 隋人书法出现了什么趋势?试分析其代表碑刻
- 什么是“永字八法”?
- 试述魏碑的概念和特点。
- 请介绍几种主要印石的有关知识。
- 我们知道”水”字的书写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
-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是哪一位书法家
- 颜真卿的四件楷书作品?
- “有意味的形式”的命题与书法研究有什么关
- 隋唐以来的官印有什么特点?
- 仿宋体中“日、月”二字分别由多少笔划组成
- 这幅画出自我国书画巨匠范曾先生之手,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