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有哪些?如何按技术性质来判断水泥为不合格品和废品?
-
(1)密度与堆积密度
硅酸盐水泥的密度与其矿物组成、储存时间和条件以及熟料的煅烧程度有关。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通常采用3.10g/cm3。
硅酸盐水泥的堆积密度,除与矿物组成及细度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存放时的紧密程度。计算时通常采用1300 kg/m3。
(2)细度
水泥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通常水泥越细,凝结硬化速度越快,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越高,收缩也增大。但水泥越细,越易吸收空气中水分而受潮形成絮团,反而会使水泥活性降低。
(3)标准稠度用水量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通常用水与水泥质量的比(百分数)来表示。硅酸盐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一般在21%~28%之间。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主要与水泥的细度及其矿物成分有关。
(4)凝结时间
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可塑状态发展到固体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凝结时间。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是以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用凝结测定仪来测定。
(5)体积安定性 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称为水泥体积安定性。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过多或掺入的石膏过多等原因造成的。
(6)强度
水泥强度一般是指水泥胶砂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水泥的抗压强度较高,一般是抗拉强度的10~20倍,实际建筑结构中主要是利用水泥的抗压强度较高的特点。 硅酸盐水泥的强度主要取决于4种熟料矿物的比例和水泥的细度,此外还与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养护龄期有关。
(7)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亦称为水泥的水化热。水泥放热量大小及速度与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细度有关。
(8)不溶物和烧失量
不溶物是指水泥经酸和碱处理后,不能被溶解的残余物。它是水泥中非活性组分的反映,主要由生料、混合料和石膏中的杂质产生。
烧失量是指水泥经高温灼烧处理后的质量损失率。它主要由水泥中未煅烧组分产生,如未烧透的生料、石膏带入的杂质、掺合料及存放过程中的风化等。当样品在高温下灼烧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分解及化合等一系列反应并放出气体。
凡不溶物和烧失量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水泥均为不合格品水泥。
(9)碱含量。
硅酸盐水泥中除主要矿物成分以外,还含有少量其他化学成分,如钠和钾的氧化物─碱。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来表示。当用于混凝土中的水泥其碱含量过高,骨料又具有一定的活性时,会在潮湿环境或有水环境中发生有害的碱集料反应。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均为废品。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混合材掺加量超过最大限度,或强度低于商品标号规定的指标时,称为不合格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依据GB/T51003规定,磷渣粉的烧失
- 混凝土软水侵蚀机理表述不正确的是()
- 由于矿渣水泥比硅酸盐水泥抗软水侵蚀性能差
- 通常所说的玻璃池窑“四稳”不包括()
- 竹材和木材解剖构造有何差异?
- 下列材料属于助磨剂的是()。
- 软化系数
- 自由水
- 配制高强混凝土一般选择较小粒径的骨料,理
- 点荷法中,试件加荷速度不宜控制在()左右
-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什么条件会出现自动加
- 搅动气幕的定义及来源。
- 正火和退火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生产中如何
- 钢材按脱氧程度来可分为()。
-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护筒有何作用?
- 下列哪一种矿物含量高会使水泥抗硫酸盐侵蚀
- M15的砌筑砂浆宜采用()
- 画出木材的典型蠕变曲线并分析之。
- 钢材是怎么锈蚀的?如何防止钢筋锈蚀?
- 在室温平衡状态下,珠光体和莱氏体都是由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