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基本观念。无论是儒、道、墨、佛,还是法、兵、农、医,各家各派都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和归宿。
明确提出这一命题的是张载,他在《正蒙•乾称》中说:“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而“天人合一”的基本和主要涵义,也来自儒家的阐说,且儒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充分、广泛、深入的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思维规律与自然规律的统一性,有着极其深刻和合理的一面,能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基础性原则和智慧。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充分认识把握上述统一性基础上,主张达到一种依据天地人普遍规律的高度自觉,从而将其应用贯彻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社会关系的调整、政治伦理秩序的建立、为人处事的原则和谋略、道德的认识和修养、人生价值的理想定位等方面。进而在个体身上体现出心胸的宽广大量、情感的丰富纯净、心态的平和健康、举止的优雅得体、才学的渊深灵动。由此延伸出整体统摄、辩证通变的思维模式,以及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不过也应看到,中国古代某些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解释,把社会规律完全等同于自然规律而不作区分,是不科学的;而用天和人作简单的比附,有肤浅、牵强以至荒诞的一面,董仲舒之说便是典型。由此也产生一些负效应,如迷信天命、消极宿命、以理杀人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比较的“较”指的是什么东西?
- 中国新石器时代标志着文明初现的征象有()
- 荀子早就心领神会了孔子所说“义”的精妙内
-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朱德、陈毅
-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
- 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
- ()在春秋战国的私学纷立时代被独立出来,
- 《罪与罚》俄国作家妥思妥耶夫的代表作,它
- “冠冕堂皇”一词是怎么来的?
- 秦始皇灭六国后,李斯书同文字,这种文字称
- 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
- 材料一: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
- 长18公里的无锡古运河风光散发着江南水乡
- 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
- 在中国现代文学上,有一个文学流派叫“山药
- “道”与书法艺术的关系是什么?
-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抗战胜利后,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为确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