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
-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由于宏观经济运行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因而通货膨胀的成因也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
(l)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增加都会对社会总需求增加产生影响。如图2-16所示,在总供给曲线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在经济处于不同状况时,需求拉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也不相同。在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总需求增加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较小;而在经济处于潜在或充分就业状态时,由于总供给增加会遇到生产能力的限制,因而总需求增加主要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供政府采取的方案是人为地制造衰退。既然通货膨胀是由于超额总需求所致,那么降低总需求水平,从而增加失业,减少产出,则会使得通货膨胀率降低。制造的衰退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率下降的速度也就越快。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无论是工资还是利润,如果超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速度,则会对商品和劳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实践中,工会对工资增长率的要求以及垄断厂商借用市场支配力索要高价都会对生产成本增加产生影响。如果要素收入的增长超过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就会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在总需求既定的条件下,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表现为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导致价格总水平提高。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政府主要采取收入政策逆转通货膨胀。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对货币收入和价格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政策。收入政策往往借助于工资价格管制、收入指数化和一定的税收政策来实现。
政府采取的工资价格管制手段主要有:对工资和价格进行直接控制;对工资和价格规定作指导性指标;对厂商和工会进行道义劝告。通过这些手段,以期达到限制产品价格和工资上涨幅度的目的。这种手段一般短期内较为有效,但长期内会对市场机制起到限制作用。
收入指数化是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等收入与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收入也随之上升。例如政府规定,工人工资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收入指数化政策限制了要素所有者过分追逐收入的上涨,但这种要求往往出现在通货膨胀之后,因而收入指数化政策更侧重于消除通货膨胀对收入的影响。
(3)通货膨胀的成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因而政府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也并是非单一的,往往是各种政策搭配便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什么是产品转换曲线和等收入曲线。
- 企业的生产安排应该处于()是合理的。
- 请简述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之间的区别。
- 规模收益递增
- 委托代理问题可通过()和企业内部增强约束
- 败德行为本质是()。
- 从原点作总成本期限的切线,其切点是平均总
- 简述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决策?
- 企业的组织形式包括()。
- 无差异曲线图形凸向原点的原因是()。
- 一般来说,等产量线的性质有()
- 假定X、Y的价格Px、Py已定,为MRS
- 试述中间产品转移价格的确定有关内容。
- 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不是寡头市场利润最大
- 垄断性竞争市场结构的特征是()
- 短期成本函数
- 产权是一种关于财产所有、使用和出售的权力
- 若一条直线型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需求曲线
- 工资率上升的收入效应导致闲暇消费的(),
- 某街道面包厂,已有十几年的生产面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