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法律的归责原则.
  • 归责是一个复杂的责任判断过程,判断、确认、追究以及免除责任时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归责原则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是责任立法的指导方针,也是指导法律适用的基本准则。归责一般必须遵循以下法律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其含义包括:
    (1)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的责任;作为一种否定性法律后果,它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这是法律可预测性的必然要求。
    (2)排除无法律依据的责任,即责任擅断和“非法责罚”。
    (3)在一般情况下要排除对行为人有害的追溯既往。国家不能以今天的法律来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这主要表现为刑法上的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2.因果联系原则。其含义包括:
    (1)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2)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有时这也是区分有责任与无责任的重要因素。
    (3)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责任相称原则。其含义包括:
    (1)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性质相适应。
    (2)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或者损害相适应。
    (3)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还应当与行为人主观恶性相适应。
    4.责任自负原则。其含义包括:
    (1)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
    (2)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即反对株连或变相株连;
    (3)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纵。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最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