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端于唐宋之际的海洋发展路向,表明我国传统社会的运行轨迹开始出现了由“头枕三河、面向草原”到“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历史性转折,到宋代出现了“诸蕃惟市舶仅通”的局面,海上对外贸易极其繁盛。东起日本、朝鲜,西到地中海和非洲东部沿岸,欧洲、非洲、亚洲50多个国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宋代中国是亚洲一支最活跃的力量,以中国为中心,与欧洲和非洲连接在一起的亚洲多边贸易网络初具规模,指南针在地中海投入使用,大大促进了地中海交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 材料二据《明实录》载,明太祖朱元璋对中书省说:“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而薄来可也。”又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明成祖说:“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自成化十二年(1476年)正月起至次年三月止,赏赐贡使等项苎丝37558匹,而全国司库每年额造仅25741匹。据《皇明世法录》载,明政府下令:“凡将马牛、军需……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后又下令:“片板不许入海……”。 材料三中国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但外部世界却对中国兴趣甚浓。哥伦布航行的目标就是契丹,麦哲伦旅行的主要结果是马尼拉这块殖民地的建立,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之际我国外贸路径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世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朝海外贸易的主要因素。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评述明朝的对外贸易政策。
-
(1)主要原因:经济重心南移,为发展海上贸易提供了条件;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指南针的应用,为发展远洋贸易提供了保障;北方战乱频繁使传统的陆上贸易衰落。世界意义: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商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整体的发展;中国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先进技术传播到了西欧,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2)明朝政府不计成本的官方朝贡贸易,成为明朝政府巨大的经济包袱;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小农经济的封闭性限制了对海外贸易的需求;明朝政府为了保障重农抑商政策的持续,确保本国商人的经济利益,限制对外贸易。
(3)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世界开始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世界市场初现端倪,经济争夺日趋激烈,明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扼杀了内部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使中国在近代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学校的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是
- 据地方志记载,至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
- 中共“八大”确定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
- 康熙帝在为其所主持编纂的《数理精蕴》一书
- 魏源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
- 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 下列是两位教师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
- 唐中期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典》中写
- 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
- “公元前5世纪,经过平民的长期斗争,罗马
- 唐代《开元占经》中提道:“五谷生、长日种
- 费正清指出: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
- 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四幅宣传画的名称。其
- “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
- 最近香港部分居民和学生发起了一个“占中”
- 某君画的《孔子编书图》错误百出,其中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