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麻疹
  •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眼结膜炎、咳嗽、特殊的口腔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与其他副黏液病毒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活力。
    所有分离到的麻疹病毒其抗原性均相同,无亚型,但在组织培养多次传代后可减低致病力及免疫性。
    人类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猴也易感染,实验室中尚可感染小白鼠和仓鼠。麻疹病毒在体外极不稳定,对热、紫外线及脂肪溶剂如乙醚、氯仿极敏感,在56℃30分钟即灭活,pH7时生存好,pH<5或>10时均被灭活。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温下其活力至少维持34小时,若病毒悬存于含有蛋白质的物质中,其存活时间可延长。
    (一)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急性患者为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无症状的带病毒者或隐性感染者极少,并认为传染性较低。患者从潜伏期最后1~2天(即接触患者后9~10天)起都具有传染性,前驱期最显著,出疹后即很快减低,疹退时一般已无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痰、尿、血液中,特别在白细胞内部都带有麻疹病毒,故一般从接触病人后7天起到出疹后5天均应隔离。发现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隔离,隔离期直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同时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二)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由急性期病人直接经呼吸道传播,病毒随飞沫到达受染者鼻部,也可能经眼结膜侵入。在密切接触的儿童之间也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经第二者或间接传播的机会很少。麻疹的传染性极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开窗换气,定期消毒等可一定程度上切断麻疹的传播途径。
    (三)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
    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为易感者。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可得病。麻疹的免疫预防:1.对易感儿童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普种,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常规免疫(初免)定为8月龄进行,根据人群对麻疹免疫力的监测,当免疫力减低时应进行疫苗再免疫。为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的成功率应保证活疫苗的冷链保藏和运输,并接种足够的剂量。
    2.对病人周围未发病的易感人群可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应急接种覆盖面宜广,实施时间要尽早,应在接触病人的3日内接种。
    3.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中年幼、体弱或具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证者的易感人群,可注射含有高价麻疹抗体的人丙种(血浆或胎盘)球蛋白制剂作被动免疫。对麻疹接触者的被动免疫,强调接触后立即注射,注射越早预防效果越好。接触后5天内采用足量丙种球蛋白,可达到不发病的目的;5天后注射只能起到减轻症状作用。常用10%人血丙种球蛋白,剂量为0.2ml/kg体重,或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剂量为0.5ml/kg体重,采用肌内注射。其免疫作用一般只能维持2~4周。
    4.与病人密切接触而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易感儿童应检疫21天。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