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治疗。
-
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发病急、病情重、全身症状变化快,在治疗上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临床上首先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同时应注意患儿全身情况变化,给予必要的对症及支持疗法,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一旦眶周、牙槽骨或跨部已形成脓肿,要及早切开引流。如果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局部虽未进入化脓期,必要时施行早期切开引流,也可获得缓解全身中毒症状及防止局部感染继续扩散的效果。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急性期如果处理得当,可得到治愈,而不转入慢性期。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常有疫孔排脓,换药时,最好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溶液冲洗,效果较好。口内有疫孔者应注意防止脓液误吸引起肺部并发症。
如病情转入慢性期,已形成死骨,但全身症状好转,局部肿胀基本消退,死骨清除术亦不急于进行,因新生儿或婴幼儿上颌骨骨壁较薄,骨质松软,死骨均较小,可随脓液从瘘孔排出而自愈。如果牙胚受炎症侵入而坏死,不能从瘘道排出时,可略扩大创口取出坏死牙胚,但未感染的牙胚要尽量保留。
如死骨较大不能排出,手术摘除时也要尽量保守仅摘除已分离的死骨,否则会加重颌骨破坏,影响颌骨发育,遗留颌面及牙颌系统畸形或咬合功能紊乱。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治愈后,面部及眶周遗留的原痕畸形,可待适当时机进行二期整复手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切取活检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 简述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的感染。
- 简述牙槽骨修整术。
- 简述放射性骨坏死的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及治
- 牙拔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 经眼眶平面扫描,可显示()、()、()、
- 简述系带矫正术。
- 经上颌窦中部冠状面扫描时,可见清晰的()
- 简述牙根拔除术。
- 简述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一般检查。
- 钛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因为()。
- 了解患者现病史的检查方法采用()
- 一般整复手术缝合时的边距和针距分别是()
- 经上颌窦下部扫描可较完整地显示()腺影像
- 下颌解剖结构
- 述眶下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 口腔颌面部的常规检查是()和()口腔颌面
- 简述拔牙创的愈合。
- 简述常见的种植材料的特性
- 简述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手术器械、敷料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