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途径及意义是什么?
-
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认为,人的审美感知能力虽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主要还是通过后天培养训练获得的。那么,如何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呢?其具体方法有:
(1)发掘先天的审美潜质
由于人们的生理条件、遗传因素等的区别,人的先天的审美潜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节奏和音律敏感,有的人对色彩和线条情有独钟,这些先天性的因素是后天审美的有利条件。在审美教育中,应当善于发现和挖掘受教者的这些先天的审美潜质,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他的天赋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2)加强审美实践的训练
对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除了向学生讲授必要的美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专注的倾听、深入的探究,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意义是:人们对内在情感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审美感官对外部自然形态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因此,审美感知能力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其他审美能力萌生、发展的基础,是通向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只有通过审美感知这个“大门”,才能与美的事物发生关系,才能进入审美过程而获得美感。如果审美者缺乏对美的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他就不可能产生其他的审美心理过程,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审美愉悦。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感受系统
-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素质结构中必须
- 把审美创造力称为“美育中的精灵”的人是(
- 服饰美的美育作用主要体现在()
- 审美教育形成独立理论体系的标志是()
- 审美感兴能力
- 服饰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如何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 对于美育的功能,我们着重论述的是()
- 论述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 自然美的审美特点有()
- 人的第一任美育教育者是()
- (),即是用线,()、带子交织制作工艺品
- 西方近现代美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席勒认为,
- 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有哪些?
- 塑造审美心理结构的意义是什么?
- 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达歌曲不同的()。
- “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是指()
- 人类的生活方式大致可分为()
-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