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其中“东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三: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依据材料分析,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
榜样:开明君主专制、宗教信仰自由。
目的:反对君主专制、天主教神学思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
- 17世纪末至l8世纪末的欧洲启蒙运动,是
- 安德烈•夏斯特尔称“文化仿造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
- 图中拉斐尔作品体现的精神与我国孟子&ld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
- 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
- “把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改变成一种社会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回
- “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
- 卢梭认为:“君权只不过是全
-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
- 下列学说,哪些是与洛克有关() ①天赋
-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
-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 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
- 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