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我国有哪些关于字体、书体的传说?
  • 有关文字的起源,无实据可考,仅有传说散载于各代的典籍之中。有关书体的产生也多以传说而流传至今,现择要概述如下。
    ①结绳。虽算不上书体,却是传说中人们最早的记事的方法,与文字、书体的产生有关。《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郑玄注解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种方法不具体,不明确,但,以大小为区分事物的方法对后世文字书体的创造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②图画书。是象形文字的雏型和初期阶段。在我国北方的阴山、南方的画山及一些古人生活过的岩洞里,有很多上古人刻画的图象。这是上古人记录他们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最初形式。图画——画书——文字,这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字产生的共同途径。例如美洲印第安人奥基布娃族有个女子,用图画“写”了一封“情书”,约她的情人在指定地点幽会,即属这类图画书。
    ③三元八会、群芳飞天。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二《梁陶弘景记仙书》云:“今请陈为书之本始也,造文之既肇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画定之时,秀人民之交,别阴阳之分,则有三元八会、群芳飞天之书,又有八龙云篆、明光之章也。其后逮二皇之世,演八会之文为龙凤之章,拘省云篆之迹以为顺形梵书,分破二道,坏直从易,配别支本,乃为六十四种之书也……”“校而论之,八会之书,是书之至真,建文章之祖也。云篆明光,是其根宗所起,有书而始也。今三元八会之书,皇上太极高真清仙之所用也;云篆光明之章,今所见神灵符书之字是也。”据上记载可见,所谓三元八会、群芳飞天,八龙云篆、光明之章当为传说中的最早的书体,其形状应是类似图画书的象形文字之祖。
    ④五帝书。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识者十有二焉。”《韩诗外传》亦记载:“孔子升太(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可得而数者万数也。”管仲、孔子根据泰山封禅文的记载推知,在可以辨认的十二家中以无怀氏居首,即在伏羲之前,其余不可辨识的又当在无怀氏之前。上古鸿荒初启,所谓书者,不过任情标号,率意垂形,与画无殊,非必成字。所以《孝经纬援神契》中说:“三皇无文,至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然后约定成俗,渐有榘则,可宣教化,可著竹帛矣。”因此,后人以为文字肇于八卦(伏羲氏作)是不确切的,应是在无怀氏之前,无怀氏之前即为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三皇无文”,书当起自五帝,故谓曾有五帝书。
    ⑤苍颉书。为传说中汉字最早的文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关于苍颉的这种书体,因年代久远,已不可见,世所传的“苍颉书”,皆为伪托。现在《说文》中的独体字,可从传说的对照中领略苍颉之遗意。而从目前实物考之,最古的文字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但甲骨文已是自成体系,相当成熟的文字,故甲骨文以前当有更原始的文字雏形。但夏代以前的文字至今未见有实物出土而不得其详。据记载推想,当为“依类象形”的传说中的苍颉书为早。
    ⑥云书。据《墨薮》记载,黄帝轩辕氏时,卿云常见,郁郁纷纷,作云书。《云岌七籤》中记载,黄帝曾以金属铸器,上边都题有上古之文字。据推测,当为云状的象形文字。
    ⑦河图洛书。神话传说中两种最早的文字。《书·顾命》:“天球河图”传:“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又《易·系辞》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成,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据上述,这两种书应是当时人将其所见的所谓“龙马”、“龟”等物的自然纹理加以人为变化而创造的书体形式。现传的河图洛书,实是后人的臆测之作。
    ⑧禹书。传说为大禹所制的书体或所书的字迹,即钟鼎书或螺匾篆。元郑杓《衍极·至朴篇》刘有定注:“禹命九牧贡金铸九鼎,象神奸,使民知备,故有象钟鼎形书,勒铭于天下名山大川,韩文公所谓《岣嵝山碑》,其一也。今庐山紫霄峰上有禹凿石系舟之所,磨崖为碑,皆科斗文字,隐隐可见。张怀瓘曰:“向在翰林,见古铜钟二,高两尺许,有古文二百余字,纪夏禹功绩,皆紫金钿,似大篆,神采惊异。又有《琱戈铭》六字,《钩带铭》三十三字,皆钿紫金为文,读之不能尽晓,薛尚功诸人皆以为夏禹时书。法帖亦有禹书十二字。”或谓大禹变伏羲龙画为螺书或称螺匾篆。以上记载,均为传说,多不可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