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如何评价清代楷书所取得的成就?
  • 清人楷书的成就是在写北碑书方面。楷书以唐碑为范本已有千年之久,在人们心目中早就感到厌倦了,当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问世,北碑才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邓石如首先对北碑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上加以宣扬,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上标榜魏碑有十大美,并作尊魏卑唐说,这样,形成了“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碑学大播的局面。
    魏碑书在清代中、晚期的盛行,所出书家多不可数,其中风格突出者有邓石如、包世臣、李文田、赵之谦、张裕钊、沈曾植、陶濬宣、郑文焯、李瑞清、曾熙等,以邓、赵、张、李为皎皎者。邓石如,他的篆、隶、治印最为杰出,楷书名往往为其所掩。他的楷书,以六朝笔意书之,结体峻拔飞逸,雄强茂密,在那普天下都在学王、赵、欧、颜的楷书时,可谓别开生面,邓石如是写魏碑书的开山祖师。
    赵之谦,在他精能的各体书中,以魏碑书为最高。别人写魏碑都是力求古拙苍劲、斩钉截铁,而他却能写出一种圆润宛转、神采飞扬的境界,从邓石如的风格中跳了出来,独成一体,这正是他聪明绝顶的地方。他的魏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武昌人。楷书取法六朝、刚健浑穆、不着痕迹,其结体团结镇重、峻整高古,用笔运指绞毫,化方为圆,饱墨沉光,精气内敛,在邓石如的笔
    法上有所发展,为晚清书坛独树一帜。
    李瑞清(1867——1920),字梅盫,晚号清道人,江西临川人。《霎岳楼笔谈》称:“清道人自负在大篆,而得名在北碑。”他的篆隶功夫极深,为了在众多魏碑书家之后闯出条路子,他就用大篆笔法去写魏碑,其笔力挺健,冷涩古茂,曲劲飞逸,脱尽前人窠臼。
    魏碑书从清代中期到晚期,形成了波澜壮阔的运动。虽然书家层出不穷,但清人魏碑书的成就却不如篆、隶的成就,也不能和唐代楷书成就相比。张裕钊被康有为称之为“集碑学之大成”、“千年以来无与比”,实是过誉之词,不得已而求其次也。其因是篆、隶书几乎中绝了一千多年,当人们重新去认识它们,并把它们从实用性为主的文字转变为观赏性为主的书法艺术时,由于这个突变,当然会大家辈出、风格翻新。而楷书,从晋魏到清代,一千多年的历史沿缘不断,习已为常,特别到唐代是楷书的鼎盛时期,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虽然康有为作“尊魏卑唐”说,我们抛开一切陈见,平心而论,魏碑唐碑各有千秋,不应尊谁卑谁,但是,以清人写的魏碑书和唐碑相比,艺术造诣上就显然不如了。另外,由于美学趣味的转换,书法家在个性和感情的抒发上,在楷书中受到了束缚,刘熙载说“观人于书,莫如观行草”,“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就是其明证。因此,许多书法家们除了探索魏碑书而外,更注意把魏碑的笔意结合到行草书中,去开拓自己的新境。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