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钱沣、何绍基对“颜体复兴”的贡献是什么?
  • 颜真卿浑厚刚劲的书法艺术对宋代以后的书坛一直影响很大,清代“颜体复兴”是在乾、嘉时代碑学兴起而作为与赵、董书风和馆阁体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康、乾时期书风日趋媚弱、馆阁体僵死的情况下,“颜体复兴”在书艺发展上有革新意义。清代学颜书的人不少,情况各异,较有成就的有乾隆年间的刘墉、钱沣,道光以后有何绍基、翁同龢、谭延闿等,其中以钱沣、何绍基尤为突出,后世学颜书的大多受他们的影响,对“颜体复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为人正直不阿,在“人人谈墨称华亭”的乾隆时期,“堀起边疆,独入鲁公堂奥”,学颜书能“形神皆至”。李端清说他“初学告身以得笔法,后于鲁公诸碑,靡不毕究。晚更参以诸法,非宋以来之学鲁公者所可及,能以阳刚学鲁公,千古一人而已。”可见学鲁公是人品书艺相入的。钱沣楷书结体严正开阔,笔性峻拔,骨干苍健,学颜得骨,学褚得姿。行书本于鲁公《争座位帖》,参以褚法,布局多新意,雄浑大度,颇有傲岸挺立之概。钱沣书风刚健硕大,在书艺上走着与赵、董不同的道路,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何绍基曾把他的字张于四壁,反复观赏,清中叶以后学颜书的受钱南园影响较大。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蝯叟,一生勤奋好学,是清代道光以后学北碑、颜书有深厚功底,又天才横溢而富于创造性的书家。曾自言:“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于北碑无不习,而南人简札一派不甚留意”。在书艺上走着与帖学完全不同的碑学之路。他的楷书学欧阳通《道因碑》,自言“余既性耆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购藏亦富”,自从得到《张黑女墓志》以后,朝夕沈酣其中,奋力摹临。进士及第后“始学颜书,用功尤勤”,他学颜“悬腕作藏锋书,日课五百字,大如碗”,为他的书艺发展打下根底。晚年溯源篆分,六十岁“始习八分书,东京诸碑,次第临写,自立课程。庚申归湘,主讲城南,隶课仍无间断。而于礼器、张迁两碑用功尤深,各临百通”。他临汉碑从不死临,而是各有所取,“或取其神,或取其韵,或取其度,或取其势,或取其用笔,或取其行气,或取其结构分布。当其有所取,则临写时之精神,专注于其一端”。由此可见何绍基书艺渊源和他博学广收、勤学善学的治学方法。
    何绍基楷书力厚骨劲,端严遒丽;隶书变化奇逸,出入自由。行书在博揽兼资的基础上成就最高,根于颜真卿而杂入篆、隶、草书笔意,写得宽博大度,恣肆中透出逸气,“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又如衔杯勒马,意态超然。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何绍基与钱沣不同,他四体皆备,功力强,以颜书作根,将颜书与篆书、北碑、汉隶融为一炉,而又能“沌以天分为事”,因此比钱南园灵动多姿,个性风格突出。他在书艺上溯源篆分的道路对晚清书风影响很大。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