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少阳病的兼证有哪些?如何辨治?
  • 少阳为枢、居于半表半里之位,其病容易发生兼挟。少阳病之兼证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兼太阳病表证:少阳外邻太阳之表,且其病邪亦可由太阳传变而来,故两经证候常有兼挟。如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在外感风寒数日之后,邪入少阳出现有微呕、心下支结,且发热恶寒、肢节烦疼等表证仍在,故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发表兼施、表里双解。另外在96条小柴胡汤加减法云:“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覆取微汗愈。”在典型少阳证基础上,口不渴而身有微热者,是太阳表邪未尽而少阳证已成。因病情偏于少阳,故用小柴胡汤减人参,加桂枝,且温覆取微汗以解表。
    ②兼阳明病里证: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内近阳明之里,故少阳病可兼阳明里证。少阳兼阳明里证又有以下几个方证:
    大柴胡汤证:原文103、136、165等条。若临床见往来寒热,胸脋苦满,郁郁微烦、呕吐不止、心下急迫或痞硬,不大便或下利,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此为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之较重证,治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下阳明里实。
    柴胡加芒硝汤证:原文103条。若少阳兼阳明里实误用丸药攻下后,大便虽呈“微利”,但燥热结实未除,少阳枢机仍不畅利,“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等症不解。此为少阳兼阳明里实之轻证,因误下正气已虚,故先用小柴胡汤和解;仍不愈者,再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少阳,泻热去实。
    黄芩汤证及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原文172条。少阳郁火较重,内迫阳明大肠而见下利等症,治当以黄芩汤清热止利;若又兼少阳邪热迫于阳明胃腑而呕者,则以上方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即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另外还有229、230条,首冠“阳明病”,而治疗用小柴胡汤,皆属少阳兼阳明而以少阳病为主者。
    ③兼水饮内结证:原文147条。少阳相火内郁,枢机不利,即可致三焦决渎失职而兼见水饮内停,亦可因脾虚中寒而罹患此证。临床见往来寒热、心烦口苦、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等。此属少阳兼水饮内结证,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④兼心神逆乱证:原文107条。表证误下,损伤正气,邪入少阳,胆火内郁,弥漫三焦,扰乱心神。临床出现胸满苦满、心烦心悸、警惕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等症。此属少阳郁火内盛,弥漫三焦内外,心神逆乱,虚实并见。治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