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中日民间外交的主要发展阶段
- 所谓民间外交,是灵活、具有官方背景、不受礼宾规格限制的外交活动。战后日本政府迫于美国压力,一直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为此,中国确立了先开展民间外交,促进政府往来的对日方针。从50年代开始,中日民间外交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发展阶段(1952年--1956年)1952年,日本参议员高良富等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邀请访问中国,签订了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开创性的业绩。1953年1月,日本红十字会、和平联络委员会、日中友协三个民间团体访问中国,就解决在华日侨归国问题达成协议。1954年10月,以李德全为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日代表团。1955年1月,在北京举行中、日民间渔业谈判,4月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渔业协定。1955年11月,签订了中、日民间文化协定,中、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逐渐开展起来。1956年5月,梅兰芳访日演出。中断阶段(1957年--1959年)1957年2月,岸信介上台执政,实行亲美反华、破坏中日民间往来的政策,1958年5月发生了“长崎国旗事件”,致使中、日民间往来中断。半官方半民间阶段(1960年------1971年)1960年,池田勇人组阁,恢复了中、日民间交往。1962年10月,率领日本贸易代表团访华的高奇达之助与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成志签订了《关于中日综合贸易的备忘录》,日方称为“LT贸易”。另外,松村谦三在六十年代多次访华,是受池田首相委托的,具有首相私人特使的身份。从六十年代开始,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半官半民的新阶段,一直到期972年中、日正式恢复邦交为止。中、日民间外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