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对家庭暴力问题应如何认定?
-
对“家庭暴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家庭暴力行为的主体范围:对家庭暴力的认定并不单指夫妻之间的暴力,还包括对子女等其他家庭成员实施的暴力。“家庭成员”一般应理解为具有亲属身份关系并且在一起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
第二,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为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这里的“其他手段”主要是针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复杂多样性而言的。
第三,家庭暴力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实施的家庭暴力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达到一定程度的,才可认定为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与虐待是两种不同的行为,从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虐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要比一般的家庭暴力更为严重,家庭暴力通常具有偶发性和间断性,而虐待则是一种后果较为严重且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的暴力行为,故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从行为的持续时间、实施频率方面做出了区别规定。
据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2.7亿个家庭中大约有30%存在家庭暴力,有16%的女性承认遭受过配偶的暴力。
家庭暴力的认定问题是目前审判实践中的一个难点,据有关统计,各地人民法院所审理的婚姻家庭案件中,当事人主张存在家庭暴力的,只有不到30%的当事人能提供包括伤照、病历、报警记录、子女证言、施报人保证书等相关证据。由于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他人很难知晓,举证比较困难,关键是要证明施暴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家庭暴力问题能否认定与施暴者是否承认没有必然的联系。发生家庭暴力行为后,并非施暴者矢口否认人民法院就无法认定,只要其他相关证据可以形成证据链条,同样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证据的有关规定对违法事实予以认定。
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所规定的“造成一定伤害后果”,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一次性的伤害后果。伤害后果既有受害人身体上显而易见的伤痕等,也包括长期遭受精神折磨造成的心理健康损害。有学者认为,现实生活中,更普遍更广泛的是那些每次都看似没有严重后果,却对受害人伤害一点也不轻的家庭暴力案件。是否构成家庭暴力,应当以加害一方的暴力行为是否已成为一种行为模式为认定标准。受害人稍有不从,就会挨打或者受到恐吓,使其产生恐惧,害怕再次遭到暴力而被迫服从。这样的行为就已经构成家庭暴力。这也是国际社会关于家庭暴力的普遍理念。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约定的财产性补偿应如何
-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方受欺骗抚养非亲生子女
- 双方登记绪婚后,女方在怀孕体检时查出自己
- 妻子擅自中止妊娠,丈夫状告医疗机构,请问
- 父母未抚养子女,子女应否赡养、扶助父母?
- 在婚姻关系无效的情况下,与他人结婚是否构
- 在离婚案件中涉及探望权问题时,判决书主文
- 债权人依据借条起诉债务人还款的纠纷,在审
- 双方结婚后男方因嫖娼被公安机关处罚,女方
-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女方尚未达到法定
- 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当事人未就探望
- 一方的行为不构成重婚及与他人婚外同居,但
- 审到实践中对子女所需的生活费、教育费和医
- 刘老头有两个儿子,其将自己的房里给了小儿
- 成年子女未按赡养费给付协议支付赡养费,应
- 甲某1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又组建了家
- 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订立一份协议,
- 重婚是构成婚姻无效的情形之一,“有配偶者
-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收养人未
- 如何正确理解“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