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从“沉沦”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涉及到1840~1911年中国历史的哪些重大事件?从“上升”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1911~1919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沉沦”: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上升”:辛亥革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或民族工业的“春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
- 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mda
-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
- 据史籍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
- 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17
- 阅读下列材料: 随着生产力的发
- 《“南海一号”:还是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
- 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
- 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大都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材料一:在古代罗马,丝绸之价竟贵比黄金。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
-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
- 阅读下列材料: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
-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
- 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
- 唐代《开元占经》中提到:“五谷生、长日种
- 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
-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未能形成
-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
-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