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吸氧术。
  • 1.目的
    通过氧气吸入疗法可用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低氧状态,促进或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
    2.适应证
    (1)通气不足见于药物和某些疾病引起的呼吸抑制,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肺内气体弥散功能障碍如间质性肺纤维化、间质性肺水肿等。
    (3)通气/灌注比例失调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大面积炎症性实变、肺不张等。
    (4)其他原因引起的缺氧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休克、昏迷及一氧化碳中毒等所致的呼吸困难。
    3.准备
    物品准备:包括氧气装置、气瓶、流量表、扳手;鼻导管或鼻塞或面罩、湿化瓶(添上蒸馏水或洁净水)。
    4.操作步骤
    (1)开启给氧装置
    ①打开氧气筒开关放出少量氧气,以冲净气门上的灰尘,并迅速关闭总开关;
    ②装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检查有无漏气;
    ③湿化瓶内装1/3或2/3蒸馏水与氧气装置连接;
    ④用输氧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⑤调节氧气流量表,检查氧气是否通畅。
    (2)给氧方法
    ①鼻导管法:用棉签清洁鼻孔;连接鼻导管;将鼻导管沾水湿润后自鼻孔轻轻插入至鼻咽部,长度是鼻尖至耳垂的2/3;用胶布固定鼻导管在鼻翼的两侧;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从鼻腔中拔出鼻导管,并拭净患者面部;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再次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后关闭流量表;记录停氧时间。
    ②面罩法:将面罩置于患者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于氧气进口上,调节流量。停用氧气时,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再次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后关闭流量表;记录停氧时间。
    5.注意事项
    (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2)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3)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4)吸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6.评分要点(15分)
    (1)吸氧指征:心源性疾病;肺源性疾病(3分)。
    ①呼吸困难(1分)。
    ②发绀(1分)。
    ③呼吸道梗阻(1分)。
    (2)物品准备(2分)
    ①氧气装置:含氧气瓶、流量表、扳手(0.5分)。
    ②鼻导管或鼻塞:a.清洁鼻导管或鼻塞;b.检查是否通畅。(每项0.5分,共1分)
    ③湿化瓶:a.是否准备;b.有蒸馏水或清洁水。(每项为0.25分,共0.5分)
    (3)操作方法(8分)
    ①开启给氧装置(1分)。
    ②放置鼻导管和鼻塞(3分)。
    ③调节氧流量(3分)。
    ④停氧:a.取下鼻导管和鼻塞;b.关流量表及总开关;c.放余气;d.清洁患者面颊部。(每项0.25分,共1分)
    (4)注意事项(2分)
    ①检查及更换导管:a.检查给氧是否通畅;b.持续给氧每日更换导管2次,双侧鼻孔交替。(每项0.25分,共0.5分)
    ②及时观察患者:a.及时清除分泌物;b.视病情调节氧流量。(每项0.5分,共1分)③安全使用吸氧装置:a.避明火;b.禁吸烟。(每项0.25分,共0.5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