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4种不同的然而相互补充的效率工资理论。
  • 现代效率工资理论一般都与选择或激励问题有关。效率工资理论可分为、逆向选择模型、劳动力流失模型、偷懒模型和公平模型四种。
    (1)逆向选择模型
    劳动市场存在不对称信息。被雇佣工人对自身能力、忠诚和承诺的信息比雇主多,而且被雇佣工人试图把那些传递关于其自身素质的信息的各种标志(如教育程度,以前的工作记录和目前要求的工资等)提供给潜在的雇主。由于招聘和辞退的成本不可忽视,厂商不愿意在雇到工人之后才发现他们得辞退那些生产率低的人。在弄明白工人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以前,厂商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培训新工人。避免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企业以高工资的形式向劳动市场发送一个信号。厂商提供的工资同时影响工作申请者的数量和质量。如果工人的能力与其要求的工资紧密相关,那么高工资将吸引生产率最高的工作申请者,而任何低于效率工资还愿工作的人将被看作一个潜在的“劣等品”。即使在现行工资下存在劳动力的过度供给,厂商也不愿降低工资,因为这很可能导致生产率最高的工人自愿辞职。结果就出现一个就业不足均衡。
    (2)劳动力流失模型
    企业可能提供高于市场出清工资水平的效率工资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减少劳动力流失的成本。职员流失对于厂商来说代价是很大的。如果厂商提供的工资高于现行工资,工人辞职的愿望将显著降低。由于辞职率是真实工资率的减函数,所以厂商就有激励支付效率工资以减少劳动力的流失。如果所有企业都提高工资率以防止工人辞职,那么,劳动市场必然存在非自愿失业。
    (3)偷懒模型
    在厂商与工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收集单个工人生产率的信息和连续监督工人对厂商来说成本很大。高于均衡工资的效率工资的支付可能提供一种防止工人偷懒的激励。在市场出清工资下,工人能够迅速找到一个新工作,故解雇对工人来说就不是一个有效的威胁。如果所有企业都支付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经济中就会存在失业,从而工人就会有不偷懒的激励,因为此时被解雇有一真实成本(失业),使得偷懒对每个工人都变得风险更大。
    (4)公平模型
    公平模型认为,人都有一种内在的心理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得到公平的待遇,否则,其士气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工人的努力程度是其士气的增函数,而影响士气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工人从一个被看作正常状况的给定的工作标准上得到的报酬是否公平。由于对公平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人们通过与处境相似的其他工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比较来衡量公平程度。如果企业付给工人的工资高于市场工资,工人的反应将是提高其群体工作的标准,从而向企业提供一个高生产率礼物,以与高工资相交换。相反,感觉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工人就会相应降低其努力程度。由于公平工资超过市场出清工资,必然产生非自愿失业。这种解释真实工资刚性的独创性理论的精髓是,如果工人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企业人力资本的士气很易于受到伤害。那些看重自己名声的企业或希望获得其劳动力的更高士气和更多忠心的企业将付出被认为是公平的效率工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