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阐明猪旋毛虫和猪蛔虫的发育史和流行病学特点并进行比较。
  • 猪感染旋毛虫主要是由于吃入带有肌旋毛虫包囊的肉食残渣或死鼠所致。幼虫进入宿主小肠后发育成熟为肠旋毛虫, 雌雄交配后,雌虫在肠壁淋巴间隙中产出大量幼虫,这些幼虫通过淋巴系统,然后经血液循环进入肌肉中发育,逐步蜷曲,形成肌旋毛虫包囊。
    包囊抵抗力很强,一般肉类加工方法均不足以杀死肌旋毛虫。钙化后的包囊中,幼虫仍可保持活力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猪蛔虫的生活史是:雌虫产出的卵随宿主粪便排入外界,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内含L2);被猪吃上后,卵内幼虫出来,钻入宿主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肝脏,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再到达心肺,变成第四期幼虫,后通过支气管、气管进入口腔,再被咽下,到达小肠,变成第五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猪蛔虫主要通过吃奶、掘土、采食、饮水经口感染。
    其感染普遍的原因是:虫体是土源性线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壳厚,对外界环境变化抵抗力强;雌虫产卵量大。
    猪旋毛虫和猪蛔虫一般都是经口感染猪,但猪旋毛虫是通过幼虫方式进入猪体内;而猪蛔虫是通过感染性虫卵方式进入猪体内,两者的移行和寄生部位有差异。旋毛虫发育有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之区分,不需要外界环境;而猪蛔虫仅是一个宿主,发育有外界环境阶段。
    肌旋毛虫和猪蛔虫卵的抵抗力都比较强。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