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什么是“挤出效应”?试述“挤出效应”的限制条件和解决途径。
  • “挤出效应”指政府通过向公众和商行借款以实行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引起实际利率上升,导致民间投资由于融资成本上升而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部分或全部被民间投资的减少所抵消的现象。
    挤出效应存在与否的关键环节是政府债务对利率的影响存在必然的联系。其基本假设是:
    1.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的无潜在闲置资源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供给充足,其价格则不会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政府支出对利率和私人投资影响较小,挤出效应也较小。
    2.赤字财政政策不能得到货币当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支持。
    如果在预算赤字以及政府支出增加的同时,货币供给相应增加以及增加额能够满足货币需求增加的需要,则国债扩张不会产生挤出效应。
    限制公债的支出效应的基本途径:
    1.限制公债规模,对公债的增长速度进行总量控制。
    2.选择有利的公债发行日期,同时注意调整公债的期限结构,避免在资金市场上加剧竞争。
    3.货币当局财政政策配合政府的公债发行,适当放松银根。
    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度开放公债市场,利用外国资金来源缓解国内资金需求压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