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 一,产业结构趋向合理捕捞业与养殖业的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1978年捕捞业与养殖业的产量比重为74:26到2000年的40:60。
    养殖业内部的品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以往的养殖生产中,现在海水养殖的鱼、虾、蟹、贝、藻等名特优新品种产量占海水养殖产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增至30%以上。
    二,养殖区域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多样化
    养殖方式更趋多样合理,不同养殖方式渐次出现
    潮上带的围塘养殖、工厂化养殖
    潮间带的播苗养殖
    浅海实行筏式养殖、网箱养殖,
    海底进行播苗增养殖,实行立体开发。
    外海养殖得到拓展。
    海产品淡养技术得到发展。
    三,立足主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各地在发展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注重发挥行业优势,在抓好主业的同时,拉长产业链,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格局。
    四,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技术水平和综合开发能力增强
    对虾、鲍鱼、扇贝、海带、大黄鱼、青蟹、梭子蟹、牙鲆等品种的育苗和养殖技术的完善、推广,使养殖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混养、轮养、套养、间养技术普遍应用于海水养殖业
    河蟹、罗氏沼虾、刀额新对虾、南美白对虾等海水生淡水长(或可长)优良品种增养殖技术的突破,推动了内陆水产养殖业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五,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初步形成了适应生产发展的服务体系多层次、多方面和多种形式的从苗种、饲料、物资供应到技术服务。
    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化、系列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和逐步完善。服务方式从过去的行政指导型转向经营服务型,社团组织或行业协会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把分散的养殖专业户和生产单位组成集团公司、产业协会、经济联合体,通过社团组织为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