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论述文学接受活动中的“理解与误解”的关系
  • 理解是指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对应。这种理解也可以称为“正解”。误解即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悖。在具体阅读现象中,误解又可以分为“正误”与“反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然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的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
    理解和误解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读者完全理解了作品也就意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是完全顺应的。这样虽然方便了读者的理解,但是却缺乏新意,从而容易让读者丧失兴趣,也难以产生真正的艺术魅力。但是如果读者对作品的意图一点都不能理解,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反误,那么就意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是完全受挫。即作品的内容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阻断了读者的介入。这类作品即使有价值,但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而如果理解与误解之间相辅相成,即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即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相挫,那么文本在不断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积累:的同时,也能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从而更好的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而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往往是通过这样的模式实现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