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子母之性,爱也;臣主之权,策也。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国?明主者通于富强,则可以得欲矣。故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于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仁者,慈惠而轻财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诛者也。慈惠,则不忍;轻财,则好与。心毅,则憎心见于下;易诛,则妄杀加于人。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憎心见,则下怨其上;妄诛,则民将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则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乱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 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 翻译:慈母对于幼子的爱是任何其他的爱都无法超过的。但是孩子有不良行为,就得让他受老师管教;有了重病,就得让他就医治疗。不受老师管教,就会犯法受刑:不就医治疗,就会临近死亡。母子之间的天性,是爱;君臣之间虑的,是近利远害。母亲尚且不能用爱来保全家庭,君主怎能用爱来维护国家呢?明君通晓富国强兵的办法,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慎重地处理政事,就是富国强兵的方法。君主应该严明法令,明察计谋。法令严明,内部就没有动荡叛乱的祸患;计谋得当,对外就没有国破为虏的灾难。所以保全国家不是靠的仁义道德。讲究仁义道德,也就是要博爱慈惠并轻视财利;为人暴戾,也就是心地残忍并轻易杀伐。博爱慈惠,就不会下狠心;轻视财利,就乐善好施。心地残忍,憎恶态度就会在下属面前暴露;轻易杀伐,就会胡乱地屠戮无辜。不下狠心,就会赦免许多该受处罚的人;乐善好施,就会赏赐许多没有功劳的人。憎恶态度表露出来,就会使臣民怨恨君主;胡乱地屠戮无故,民众就会背叛君主。所以仁人处在君位上,臣下就会胡作非为而轻易犯法,以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君主的恩惠;暴人处在君位上,法令就会妄行,君臣就会离心离德,民众就会怨声载道而产生叛乱心理。所以说:仁爱和残暴,二者都能导致国家灭亡。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语言修辞性包括()
- 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
- 社会美的特征是社会性、()、稳定性。
- 西方人文领域出现的“语言论转向”大致发生
- 在形式美的自然因素中,声音是表情性最强的
- 之言、之为言、之犹言
-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 下列方法中属于美育方法之一的是()。
- 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改正并
- 美的感染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社会美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
- 情绪发展
- 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
- 《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
- 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
- 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觉力、()、审
- 泛审美是纯审美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播
- 表意性是指艺术符号作为情感性符号,承载或
-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美育之父”,他大力
- 通过艺术的“化丑为美”,原本丑的事物就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