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物质平衡原理及其指导意义是什么?
-
物质平衡原理又可以成为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物质发生化学或者物理反应前后的质量是不变的。在经济系统中,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就是在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因此,也遵从质量守恒定律。1、从整个经济系统物质平衡得角度考察环境污染过程。当燃料、食物和原材料投入生产后,经过生产过程,投入的一部分转换成为有效用的最终商品,另一部分变成污染物,排放进入环境,除了被储存的商品外,最重的商品消费后也进入污染物流。
2、根据物质平衡理论,原材料投入后,一部分成为消费品供人们使用并成为资本积累,另一个部分转化为废弃物,原材料的投入及不会增加也不会消失,只是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当投资量保持不变时,自然资源的开采量越多,则废弃物的排放量越多。
3、因而由物质平衡原理得出,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的过量使用是成正相关关系的。如果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就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其中,除了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外,发展循环经济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我国提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关于当前全球(我国)所面临的人口、环境、
- 下列国际环境问题中,属世界共同拥有的全球
- 为什么传统福利经济学在衡量环境资源配置效
- 简述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
- 结合中国人口、环境问题的特点,谈谈为了实
- 简述美国SO2排污
- 社会成本等于()成本与()成本之和。
- 试述排污权交易的特点、主要思想和一般做法
- 简述科斯三定理的含义?
- 试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
- 简述环境财政的职能和目标?
- 人力资本法是用环境污染对()和()的损害
- 简述舒适性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是通过
- ()法的理论依据为:人们赋予环境的价值可
- 简述环境经济政策的组成有哪些?
- 环境问题的宏观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于()
- 简述影响商品需求和供给数量的主要因素?
- 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传统资源稀缺
- 一味追求贸易自由化可能会给环境带来哪些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