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实现课程领导?
  • 首先,为学生指明清晰的教学目标。在课堂领导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指明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且针对教学目标创建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而要创建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做到:
    一是为学生提供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给予正确的反馈和引导;
    二是使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三是尊重学生差异,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是倡导师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广泛参与;
    五是正确运用课堂教学应变技巧,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其次,由惩罚、控制向预防、激励转变。在课堂管理中,教师通常会运用惩罚的手段进行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表面上看往往能达到纠正学生错误行为的效果。但可能激起学生的抵抗情绪和造成师生冲突。多数并不能使学生改过迁善,仅仅使学生心生畏惧,服输变乖,造成个性的泯灭和创造性的缺失。课堂领导倡导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从控制、惩罚、监视转为调控、预防和激励。注重对问题进行防御,善用激励的方式如言语激励、目光激励、表情激励、关怀激励等方式引导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而不是问题发生后如何解决。并善于运用学生的自主管理,确立学生在课堂领导中的主体地位。
    最后,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课堂里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的行为表现就会积极主动;反之在师生关系冷漠、紧张的课堂里,学生的不良行为会随之增加。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如果我们想在教学上取得成功,我们不仅要处理教学内容的问题,而且要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建构民主、和谐、相互关爱的新型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环境主要表现在:班级环境具有开放性和透明性;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和个性;班级成员(包括教师)之间要具有关爱性、依存性和互惠性;建立集体的价值观、规范,营造一个团结、互助、合作,并能充分交流的班级氛围。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