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甲公司是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中与分析程序相关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A注册会计师认为分析程序是必要的风险评估程序,并要求项目组成员在了解甲公司及其环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使用分析程序; (2)由于实质性分析程序依据相对稳定且可预测的大量数据形成审计结论,A注册会计师认为实质性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获得更具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 (3)对存在特别风险的审计领域,A注册会计师要求项目组成员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必须包括细节测试,不能仅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4)由于评估的存货项目的重大错报风险较往年提高,A注册会计师拟相应提高针对存货项目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可接受差异额; (5)为降低库存压力,甲公司2017年度大幅降低库存产成品的销售价格,但其2017年度毛利率反而比2016年度上升,且管理层无法作出合理解释。A注册会计师据此认为甲公司营业成本完整性认定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6)评价审计证据后,A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无需在完成阶段再次实施分析程序。 针对上述第(1)至(6)项,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 (1)不恰当。注册会计师无需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都实施分析程序;
    (2)不恰当。相对于细节测试,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
    (3)恰当;
    (4)不恰当。当评估的风险增加时,可接受的差异额应降低;
    (5)不恰当。毛利率不降反升且管理层不能作出合理解释,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甲公司降价销售,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可能是营业收入的多记或营业成本的少记;
    (6)不恰当。在审计完成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是审计准则的强制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这个阶段应当运用分析程序。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