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阅读下面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的教学片段,按要求答题。教师导入新课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默读结束后,学生开始提问:生1:"主人下马客在船怎么翻译?"生2:"这首诗为什么要有’无管弦"转轴拨弦’等音乐描写?"生3:"故事情节怎么概括?"生4:"秋江月夜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生5:"诗歌肯定要有情感抒发,文中重要的情感描写的是什么?"共有15个学生提出了问题(有些问题是重复的),在所有学生不再举手提问时。教师问:"谁能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回答:生1:"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生2:"因为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的是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在教师"好""很好"的赞扬声中,有10多名学生对前面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有些回答是重复的)。下课铃响后,教师小结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后,结束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以下是对上面教学实录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这节课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
B、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作为一个主持人存在,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C、学生"问答式"教学,解决了阅读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D、这节课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提出的多是虚假的问题,教学重点不突出
- D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王老师在向学生讲授杜甫的诗歌《春望》时,
- 导读鲁迅的《药》后,教师准备给学生推荐同
- 教师在讲解病句的辨析这一知识点时,为学生
- 阅读下面一段《离骚》的教学实录(片段),
- 《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一是“假设要给一个
- (教学设计题)阅读材料,完成1~3题。
- 教师讲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 教师在讲解“我们要多读点鲁迅”一句时,提
- 某教师在阅读叶圣陶先生“教师之为教,不在
- 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
- 阅读以下某教师的教学随笔(片段),阅读后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必修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曹刿论
- 在讲授完《曹刿论战》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深
- 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 教师在讲解修辞手法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
- 讲授新课前,教师给出了几道思考题来回顾上
- 教师在讲授完《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