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分析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三个命题。
-
杜威认为,从人类经验的传递和延续看,教育是社会继续存在的条件;从人类经验的交流看,教育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只有使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杜威从他的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思想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观点。他说:“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他赞成卢梭的说法,即“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杜威指出,生长的理想和以下两种教育思想不同:一种主张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的能力展开;另一种主张教育是从外部进行塑造工作。他说,生长的理想则归结为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在杜威看来,本能生长的过程表现为社会性的活动即是生活,“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所以,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是雏形的社会。由此可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等提法,涵义相同,互为表里,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当他强调教育的社会方面时,即断言“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当他强调教育的儿童方面时,即断言“教育即生长”;而“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则是两个方面的交叉。
杜威这些教育概念,都是根据他的理论观点,针对“传统教育”而提出来的。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在许多方面是切中时弊而富有积极意义的。关于杜威提出的教育观点,就其强调教育对象的特点、注意实际有用的科学知识和比较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育同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而言,是有合理因素的,在当时也是比较新颖的。但是,从总体上说,杜威把教育本质归结为一种追随儿童先天本能的生长、适应眼前的即时生活和获取个人主观经验的过程,则是错误的。而事实上,杜威是要求教师注意和引导儿童现在已有的能力,使之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秦统一后,帮助秦朝铲除私学,结束“百家争
-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是由汉代蜀郡太守(
- 倡导泛爱主义教育思潮的德国教育家是()
- 苏格拉底法的运用包括的步骤有()
- 意大利在弱智儿童和幼儿教育研究方面卓有成
- 隋唐的文教政策是()兼重佛道。
- 简述《汉堡协定》产生及其历史作用。
- 赫尔巴特认为,()的目的是教育的最必要、
- 汉代的文教政策是“罢黜百家,()”。
- 维新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
- 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教育论著《愚人颂》的作
- 斯巴达国家居民的三个等级包括()
- 中世纪作为“北方型”大学代表的是()
- 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的人是()
- 中国历史上,官学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
-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 在横向上将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师范教育、职
- “太学”始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