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如何认识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论。
-
要点:王守仁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心中,“心外无物”,而心就是理,心的本体是“良知”,因而,“良知”一旦与物接触,就会产生物欲,邪念,一般人的良知常被被物欲,邪念所蒙蔽,而要想除掉邪念,恢复本心,必须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即“致良知”,因此,教育的根本就是“存其心”、“求其心”、“守其心”、“明其心”,即保存,培养先天固有的“良知”,克服邪念和人欲,所谓“致良知之外无学矣”。
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与朱熹的“存天理,无人欲”的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途径和手段不同,朱熹提倡读圣贤书,王守仁主张自我体验,主张“格心”、“内求”。在当时充满偶像崇拜的时代,王守仁敢于独树一帜,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对于冲破理学的禁锢,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荀子的择师标准。
- 监生历事
- 南洋公学
- 墨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
-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难能可贵之处?
- 苏区最高学府是()。建立于()年。
- 抗大的校训是()。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学堂大致可分为()。
- 万木草堂
- 宋代三次兴学在改革科举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
- 明清时期,在民间比较经常和普通设置的蒙学
- 升斋积分制
- 王充的主要著作是(),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
- 抗大的前身是()。
- 1922年中国颁布的新学制叫做“戊戌学制
- 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推崇的“四维”是()
- 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
- 王守仁认为教育目的是(),其理论基础是“
-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时期颁布的学制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