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如何理解“他者是自我的显现”?它对于当代形象学研究有何启示?
- 形象学研究的他者形象,也就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他者”和“自我”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他者是自我的显现”。他者是针对自我提出来的,自我要确证自己,必须借助于外界参照物。他者形象既然是注视者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的过程,那么,注视者在建构他者形象时就不能不受到先见、身份、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着他者形象的生成方式和呈现形态对于当代形象学研究而言,首先,比较文学形象学和他者形象指涉的范围虽比一般文艺理论涉及的形象范围狭窄,但他也并不仅仅指涉人物形象,他存在于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游记、回忆录等各种文字材料中,像异国肖像、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等,就都可以纳入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的研究范围。另外,他者形象既然是注视者建构出来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他者现实的客观再现,而往往是注视者欲望投射的产物。由此可见,每一种他者形象的生成总是伴随着注视者自我形象的建构,二者相互发现、相互证明、相互补充此外还应注意,自我与他者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主体性自我明显渗透着一种优越感。他者只能“是被探查的对象,而绝不是一个进行交流的主体。”由于缺少对话,文本就成为了自我单方面的言说,而他者永远不能作为他者来为自己说话。例如:遥远的异国、神秘的异族人民往往作为与自我相对立的他者而存在。西方人将“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世界视为“他者”,潜含着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中国古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有居高临下,甚至歧视异族的心理。肯定他者,意味着对自我形象的消解否定;否定他者,则又意味着对自我形象的肯定以及自我空间的延伸。他者形象犹如一面镜子,给自我形象提供了显现自身的条件。形象学正是借助异国异族这个他者,反观自我、映照自我形象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下面对中国现行的文类划分方法的表述中,正
- 主题学
- 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
- 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
- 为什么说《埃涅阿斯纪》是一部文人史诗?
- 现代小说中对绘画空间意识的借鉴是对以往“
- 什么叫主题学研究?试叙述主题学发展历程。
- 请谈谈俄苏学派历史类型学研究的特色与局限
- 下面关于中西比较诗学的阐释学的必要性的陈
- 朱光潜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不包括()。
- 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源流,
- 如何理解文类的“大体则有”?
- 严复不是《国闻报》的创办者之一。
- 中国元代的戏剧《赵氏孤儿》在欧洲流传的过
- 影响
- 渊源学
- 吴宓于1924年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
- 辨析“主题”、“母题”、“情境”、“题材
- 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 陶渊明的诗句“当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