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 评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依据:政治上: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上:自然经济占领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思想上: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经济: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思想: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文化: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
- 《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云:“(唐)
- 《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年9月30日成功
- 据史料记载,17世纪晚期,池州某地出现
-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了一艘古代沉船,在船中
-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
- 2013年春节前,位于南京的江宁织造博物
- “二人山下说诗(丝)文,三炮打进四川城,
-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
- 光绪《周庄镇志》载,俗有田底、田面之称,
-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
-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
- 下图是甲骨文的“年&rdqu
- 《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鲧(禹的父亲)
- 导致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 2013年7月,在东阳巍山镇白坦村诸永高
- 图2到图1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张军同学在探究“古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