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北齐律》的法典结构渊源。
-
《北齐律》的制定前后经过15年完成,共12篇949条。《北齐律》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一是在体例上将“刑名”、“法例”合为一篇,称为“名例”,仍置于全律之首,作为总则统帅其余11篇。这种体例为隋唐及明清封建法典所相沿不改。12篇的规模及篇名也基本上为隋唐宋代法典所继承;
二是在内容上,首次将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秩序的重大犯罪归纳为“重罪十条”,至隋唐被确立为“十恶”,成为封建法典中一项核心内容,直至明清相沿不改;
三是在封建刑罚体系的确立上,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北齐律》集中总结了汉魏晋以来的封建立法经验,使封建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进一步完善,在中国法制史上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体现了较高的立法水平,成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对后世封建法典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法典。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
- 开皇元年隋文帝为改革旧律,便制定和公布了
- 明《大浩》共四编,即《御制大浩》《大诰续
-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创立“盗贼重
-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宪活动及其理论依
- 封建建行政法典之大成的法典是()。
- 简述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法院的审判制度。
- 边区检察机关一律不再实行“审检合一制”,
- 《大中刑律统类》是将()混合编在一起,改
- 西周时根据罪过之大小坐嘉石的时间,分为(
- 汉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 隋唐科举制的实施,打破了隋唐以来的“门第
- 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将刑罚条写在()上。
- 到了唐朝,典卖不仅成为普遍的现象,并且被
- 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 所谓的“杂抵罪”,就是以()来抵罪的总称
- 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的主要成就。
-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适用时间最长的土地法是(
- 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包括()。
- 简述“秋冬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