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甲骨文在书法史上有什么价值?
  • 甲骨文是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王懿荣在药材“龙骨”上发现的,它是河南安阳小屯殷虚遗址出土的殷商文字,因为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故称“甲骨文”。这些文字是直接契刻或先写后刻,也有用墨或硃写后未经契刻的,还有刻后再填硃填墨的。字的大小不一,大者字径半寸,小者细如芝麻。经考古学家考证,甲骨文的内容是记载殷商帝王关于祭祀、征伐、疾病、田猎、气象、出入、分娩、用人、年长丰欠等的占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问辞、验辞,故又称“卜辞”。因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生活面较广,所以是研究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文字学的珍贵资料。甲骨文已属成熟文字,早已脱离原始蒙昧,对我们研究书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资料。
    就文字看,甲骨文已具有较严密的规律,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一文说:“后人所谓“六书”,从文字结构中所看出的六条构成文字的原则……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出不少的例证。文法也和后代的相同。”又说:“殷代不用说是在用笔了,除了刀笔之外,也有毛笔,这从文字中有“聿”字或者以“聿”为偏旁的字也尽可以得到证明。甲骨文“聿”作“”,“画”,作“”,金文也大抵相同,“聿”即古笔字,像用手执笔。”从陶片上的文字符号到甲骨文之间,应当有个很长的文字发展阶段,但因目前缺乏实物作依据,无从论述。就书法看,尽管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个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
    再者,因时期不同,契刻的人不同,也有了风格的区别。有的粗犷雄放,有的秀丽工整,有的奇侧多姿。在线条上有的瘦硬挺拔,有的浑厚粗壮,带有先民质朴的天性。甲骨文大多数用单刀直刻,用笔方折的特点很突出,有浓重的契刻味。也有一部分是依书写墨线痕迹刻成的,如晚商《宰丰骨》,笔画起止和线的粗细变化带有墨书意味,已有笔致的意义。因此也可以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书法艺术作品,契刻甲骨文的巫史是我国最早的书法艺术家。后代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规律亦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甲骨文天真朴质的书风一直给历代书法家、篆刻家以启示,因此甲骨文在历史学、文字学、书法艺术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