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既然谈到潘伯鹰,听说他对悬腕问题,也是很有体会的,能否为一说?
  • 是的。潘伯鹰在《书法杂论》中曾对悬腕问题作过很透彻的阐说。古人对于悬腕,历来也和执笔一样,各说各的。有认为必须肘腕一起悬空的,有认为肘可着纸,只要腕悬着就可以了的;也有认为将左手衬垫在右腕底下即为悬腕的。对此,潘氏的看法是:“当然,右臂整个提起,是最好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掉臂游行’,挥洒如意。尤其写大字,能如此,则笔笔有力。即使写一寸左右的字,如写扇叶之类,只要能提起右臂,则决无瞻前顾后,怕袖口拂污了已写未干的行次之感。不过写很小的字如蝇头楷之类,则并不‘一定’要提起右臂,即使将右关节靠在案上也可以的。总之,要看所写的字大小尺度而定。小字所需要的笔锋运动范围较小,自然不‘一定’要提起全臂。这样便活用了方法,而不是死守规矩。但这需要一个先决条件,即是能够悬腕,方可活用。换言之,不要只会靠在案上,而不会悬腕,却以这样也是悬腕为借口。”“至于说到以‘枕’腕为‘悬’腕,却是不敢苟同的。这种方法,在中国以及日本,许多写字的人都如此实行。在他们‘习惯成自然’,也许认为最方便的。但在我看来,这种方法是不方便的。右手‘枕’在左手上,如何可以运用自如呢?”
    很明白,潘氏是主张整个肘腕一起悬起,因为这样可以“掉臂游行”,一无阻碍了。当然,如果写小字的话,那末单只悬腕也未尝不可。至于枕腕,则为潘氏所极力反对。从实践效果来看,潘氏的说法是正确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