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 尽管近代中国行政管理走过的是一条荆棘丛生、坎坷不平的道路,但其改革和进步的趋势仍然清晰可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清晰度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标志,翻开了中国行政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1)旧的管理体制已经崩坏,改革成为时代潮流。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原有的行政体制进行了局部的改革。甲午战争后,伴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旧的行政体制又得到较大范围的改革。但是这次改革的成果与变法运动一起很快被顽固派扼杀了。在随后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中,传统的行政体制在保证皇权至上的前提下,又作了尽可能的改革。尽管这些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装潢门面,却也显示出历史进步的不可抗拒性。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将行政体制改革大大地推进一步。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确有许多新的东西,行政体制是新的,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是新的,行政管理的思想和原则也是新的。所有这些,都给以后历届政府的行政管理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历由统治地位的政府尽管并没有认真按这些新的东西去办,有的甚至又重新举起帝制的旗帜,但在大多数场合下,还得打着这些东西作为招牌,并不断地对旧的管理体制作些修改和改革。因为改革已成为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谁要逆历史潮流而动,拒绝改革,不仅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而且将会被历史潮流所吞没。
    (2)新的社会因素逐步壮大,行政管理日趋民主化和科学化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无民主,而受封建主义压迫,长期的闭关自守导致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但是,近代中国毕竟不同于古代中国,由于经济基础的变化,新的社会因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夹缝中逐步成长起来: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形成,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等,再加上世界大潮的推动,中国社会终于跨入了近代化的门坎,国家行政管理也日益趋向民主化和科学化。在行政体制方面,自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国家行政机构从名称到职能都发生了变化。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孙中山确立的总统制、内阁制、国会制形式,三权分立、五权宪法等政权组织原则,以及权力合理配置、职能合理划分等管理思想,对后世行政管理都有很大影响。至于国民党统治时期,更是以高扬孙中山民主共和国的旗帜,鼓吹通过军政、训政达到宪政,最后实现孙中山“还政于民”的民主政治理想而号召的,其中不乏虚假和变形的成分,但在形式上确有一些新的色彩。在施政过程方面,随着封建专制政体的被推翻,延续了几千年“干纲独断”、“腾即国家”的寡头决策体制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的委员会议制。尽管实际运用中常常变形走样,但这种变化的意义不可低估,它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先兆。
    在人事行政方面,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终于结束了已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以“八股取士”为中心内容的科举制度,为人事管理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国民党统治时期,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制度的出台,标志着人事管理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近代中国,政权林立,进步政权和反动政权同时存在于中国这块土地上,在这诸多的政权中,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异军突起,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行政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根据地行政管理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而且代表了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