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中国新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学校体育的初步实施情况如何?
-
辛亥革命后,教育部仿效日本学制于1912——1913年问颁布了“王子——癸丑学制”,在其颁布的中小学“学校令”及其“施行规则”中,规定中、小学仍设体操一科,每周2学时。中学体操分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两种,并规定:“兵式体操尤宜注重”。体操课的内容同清末没有太多区别。但由于当时的教会学校开展了以田径、球类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并不时举行校内外体育竞赛,此后,官办学校不仅有体育正课,还有课间操与课外体育活动,逐渐组织了各种体育部和运动队。人们把当时学校既有“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又有以田径、球类为内容的课外活动的做法谓之“双轨制体育”。1922年11月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是模仿美国学制拟成的,中小学从七四制改为六三三制。这一学制一直实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又公布了“中小学说程纲要。“纲要”规定“体操。名称改为“体育”。扩大了体育实施范围,初中体育科的内容包括生理、卫生、体育三项,高级中学,体育为必修科目,内容包括卫生法、健身法和其它运动。兵操在体育中被彻底剔除。体育科与课外体育活动内容逐步统一,田径、球类等运动在中等以上学校得到较广泛的发展。由此学校体育由“双轨制”转入了西方式的学校体育。这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大重要变革。也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国古代组织最严密的竞技运动会是西周的(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
-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何时制定颁发的?有
- 战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
- 颜元“动”以致强的思想,()的教育主张,
- 1973年,召开了第一届()运动会。
- 第十二届全运会运行中心位于沈阳浑南新城核
- 自然体育思想对中国近代体育的积极影响有哪
- 巴塞多创建的博爱学校中固定开展的体育项目
- 简述先秦两汉时期民俗节日和民间体育活动的
- 简述乒乓外交及其历史意义。
- 军队以()练兵,始于原始社会()时代。
- 西方产生现代体育兴起的三大标志有:(),
- 古代两河流域体育的内容有哪些?
- 这一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有哪些新发展?
- 1973年出土的(),距今已有年的历史了
- 古奥运会男子进行裸体竞技的主要原因,是因
- 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对资本主义国家学校体
- ()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 国际奥委会的英文缩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