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矛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以及简要概述小说《春蚕》。
-
茅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可以将茅盾主要的长篇联系在一起来考察,这样会发现他几乎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编年史”。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
《春蚕》写于1932年11月,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杂志的第二卷一期,1933年5月与后发表的《秋收》、《残冬》,合为《农村三部曲》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小说共四章。
作品描写浙东一户普通的蚕农老通宝一家在春蚕季节紧张、艰辛、充满希望与焦虑的劳作,通过他们赢得春蚕的空前丰收反而进一步负债、卖地的结局,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主人公老通宝,家里原有二十亩稻田和十多亩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人口又不多,儿子和媳妇都是劳动能手,应该是一个丰衣足食的小康之家。可是,家境竟走着下坡路;而在一场紧张的“看春蚕”的“大搏斗”之后,虽然蚕花是多年来少有的好,辛劳的“搏战”是得到应有的报酬的,结果却丰收成了灾,“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饿熬夜还都不算!”因此,可怜的老通宝竟气成一场大病。
《春蚕》则承传鲁迅的传统,把农民心态的历史作为注意的中心。小说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在于:作者通过春蚕的故事描写了老一代农民对于帝国主义的深刻仇恨和他们对于自己生活下降原因的朦胧认识。我们从老通宝的身上可看出三十年代绝大多数中农的命运。节选小说的第一章,也正是出于对老通宝的关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茅盾被誉为“()”。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
- 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
- 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共分三部,它们
- 主编《晨报副刊》的著名诗人是()
- 小说《纺纸记》的作者是()
- 茅盾原名沈雁冰,早在他1928年发表第一
- 鲁迅在()中写道:“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
-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
- 人们一般称《雷雨》中的蘩漪是“娜拉”式的
- 著名同体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篇
- 《骆驼祥子》展示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走向堕
- 朱自清曾将《谈新诗》一文称为“诗的创造和
- 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
- 在30年代的文艺论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
- ()被称为“五四”启蒙时代诗歌方面的代表
-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神性是最高的人性,因此
- 请谈一谈你对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本书的理
- 创造社的第一份刊物是()
- 周作人()在中旁征博引,其中有希腊史诗、